|
|||||
|
|||||
|
当渤海之滨的清洁核电撬动着产业升级的新支点,当塞北戈壁的阳光化作都市夜晚的点点霓虹,当海上吹来的劲风源源不断地转输送到千家万户……,电建核电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紧跟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核电领先、国际优先”的发展目标,通过建设一座座“钻石精品工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绿色动能,在服务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上回望,电建核电公司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心怀“国之大者”,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十四五”期间,公司营业收入和新签合同额与“十三五”相比,增长率均超过了50%;首次进入核岛工程建设领域;建成投产核电、燃煤、燃机、光伏、风电等各类型机组1066台,总投产装机容量33890兆瓦;27次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省部级及以上质量荣誉。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公司“干项目有策划,干工作有标准”的工作理念,印证着电建核电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脉络。 聚焦双碳 绿色发展 作为集团目前唯一拥有民用核安全设备安装许可证的企业,也是全国范围内同时拥有电力总承包特级资质和核资质的极少数工程企业之一,电建核电公司紧跟国家“核电强国”战略,抢抓核电重启重要机遇,坚持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十四五”期间,公司首次在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工程上参与核岛工程施工;首次参与建设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电投“国和一号”核电工程1号机组并网发电;首次进入华能核电板块,中标华能石岛湾核电一期常规岛及BOP安装工程。 山东荣成,石岛湾畔。飞翔的天鹅划过蔚蓝的天空,与“国和一号”核电示范工程项目硬朗的线条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新时代核能产业深刻变革的动人画卷。 “国和一号”是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开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代表着当今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电建核电公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创新实施了“六化”管理法,有效提升了“国和一号”项目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岭南大地,一座“大国重器”呈现出勃勃生机。电建核电公司广东廉江核电项目部凭借优秀的管理经验和突出的履约业绩,先后获得“HSE标杆引领区”和“质量标杆示范区”,成为所有参建企业中唯一的“双标杆”单位,得到了业主和监理方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在国家核能蓬勃发展的版图上,核电铁军的光辉印记愈发清晰和醒目。 一边是峰峦耸翠的群山,一边是波澜壮阔的大海。在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浙江三澳核岛安装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数以万计的工人组织严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机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电建核电公司以第一个进入核岛领域的项目——三澳核岛安装项目为发展平台,持续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不断加快人才培养,完善自有核电人才储备,全力打造企业尖端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积极提升核电品牌影响力,成为全国核电建设领域的一支“英勇之师”。 火热的一线建设场景,成为公司建设高品质“钻石”工程的有力见证。电建核电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品质优、能耗少的“钻石工程”,“十四五”期间,加快打造具有核电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数据跃升的背后,一座座精品工程恰似如椽之笔,描绘出一幅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璀璨长卷。 在山东滨州,从高空俯瞰电建核电公司参与建设的全国首个立体确权光伏用海项目——华能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项目,光伏入海,生机勃勃。2024年12月,该项目顺利实现并网发电,打造了公司“十四五”时期促进绿色转型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在甘肃庆阳,电建核电公司参与建设的的全球最大风光同场项目——华能甘肃庆阳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风机林立、银线纵横,与绵延不绝的黄土坡交织成壮丽的画卷。2025年5月,该项目顺利完成首批并网发电,用匠心和执着搭建起“陇电入鲁”的电网天路。 春风浩荡,青山灼灼。从2011年全年仅建设风电、光伏项目18个,吊装风机158台,到已累计完成装机容量达26682兆瓦,相继建成风电及光伏项目316个,公司新能源项目施工能力和经营水平逐年提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拓展发展模式持续创新,真正实现了勘测设计、设备采购、安装施工、运维检修等项目管理一体化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四五”期间,公司积极践行国资央企新使命,坚决扛起推动绿色转型的时代重任。公司先后参与抽水蓄能、电化学、压缩空气、熔盐、重力等多项技术类型储能电站建设。先后建成全国最大新能源配套电化学储能电站——三峡能源安徽阜阳南部风光储基地项目、国际首套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肥城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山东最大的共享储能项目——威海荣成成山共享储能项目、山东省首批调峰类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山——华电滕州储能电站工程。 跨越山海 国际优先 历史的车轮碾过岁月的尘土,曾经的驼铃古道正焕发新颜。带有电建核电公司印记的清洁能源,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千家万户,点亮了希望之光。 在越南,东南亚最大单体海上风电项目——金瓯海上风电项目吹动着绿色能源的新希望;在红海之畔,世界最大石油炼化一体联合循环电站项目——沙特吉赞联合电站项目奏响了中沙能源合作的悠扬乐章;在印度尼西亚,拥有全球最大产能的印尼乐美无菌包工厂为振兴地区经济打开了一扇窗。从椰风赤道到冰天雪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电建核电人的足迹。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中国电建企业,“十四五”期间公司高质量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业务跨越欧洲、非洲、中东、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区,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低碳能源建设的领航者。 跨越五湖四海的底气,源于公司海外工程高标准履约的的硬实力。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在高水平对外开发的浪潮中,公司顺应绿色低碳趋势,聚焦重点国别、重点项目,深入推动国际业务营销履约一体化进程。“十四五”期间,公司依托自身特点,实现了海外新能源、垃圾发电、露天煤矿剥采及生物质领域“零”的突破。 电建核电人的足迹向前拓展,前行的航向指向更辽阔的疆域。公司建立完善与EPCO全产业链相匹配的架构体系,国际EPC项目执行能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公司承建的越南沿海二期、越南嘉莱风电、印尼宏发韦力、伊拉克鲁迈拉、津巴布韦旺吉、沙特贾富拉一期等项目均顺利移交商业运行,在近三年集团公司国际项目履约评价中排名更是稳步提升。 “不光‘立得稳’,还要‘走得远’”。公司实施精品工程“异国复制”,倾力打造海外样板项目,企业美誉度和知名度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眼下,塞尔维亚供热管道项目、沙特贾富拉二期H级燃机项目、几内亚博凯能源项目、印尼金光IKK工业园区项目、泰国普吉岛垃圾发电项目以及印尼和津巴布韦小项目群等海外在建工程正实现从“技术出海”到“标准立信”的深刻转型。回眸“十四五”,一个个沉甸甸的里程碑,镌刻着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的荣光。 坚定不移发展国际业务,是电建核电公司的蹄疾步稳的战略抉择,更是时代赋予的央企使命。依托在建项目的扎实执行与海外市场深耕布局,公司现设有9个海外分子公司和8个海外代表处,实现植根当地,辐射周边的市场格局。 按照“稳步推进、稳中求利”的原则,公司以EPC项目为主攻方向,加大海外市场营销力度,提高项目生效率,成功推动菲律宾BAGO 150兆瓦风电EPC项目、津巴布韦德卡河取水EPC项目等重点项目落地实施,为“十五五”开局起步筑牢基础,彰显央企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责任担当。 科创潮涌 人才筑基 科技赋能,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标注着电建核电公司科技创新的崭新高度:十四五,公司完成“五高企、四中心、一机构”等研发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基础”愈加坚实。公司全面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创指标持续突破……从昔日的“跟跑”到如今的“领跑”,电建核电公司科技工作者们,走出了一条独具“核电铁军”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在大唐郓城项目施工现场,G115耐高温钢焊接时迸发的火花格外夺目璀璨。2025年2月,国家能源局公布第四批重大技术装备名单,电建核电公司建设的“世界首台630℃等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荣膺榜单,彰显了公司在重大工程建设领域的卓越科技实力。眼下,项目建设者们肩负着国家高效清洁煤电发展的重任,用智慧和汗水在全球首个“压力最高、温度最高、效率最高、煤耗最低”的百万机组中攻坚克难,以智慧与汗水书写能源电力新篇章。 每一项“小成就”,都彰显着公司技术创新的“大进步”,都是公司科技进步的生动注脚。回望“十四五”,电建核电公司的科技创新的轨迹清晰可见:公司总结形成近200项科技成果,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75项、省部级工法96项、济南市优秀工法71项;完成51项科技成果评价(鉴定),其中41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一份份令人欣喜亮眼的成绩单,展示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成色”。 一项项创新突破背后,都凝聚着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团队。五年来,公司先后获评山东省“科技创新工作示范单位”,中国电建集团“科技创新先进单位”。通过完善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技与人才的良性互动,营造着日益浓厚的创新氛围,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的智慧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电建核电公司“十四五”征程中,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愈发凸显,人才培养的思路定位更加清晰。 电建核电公司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支撑和优势作用,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6月,公司印发《薪酬管理办法》,宽带薪酬改革方案全面取代原“一岗一薪”模式。此举不仅有效激发了全体干部员工的工作动能,更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以“人才引擎”驱动创新发展,为推动“十四五”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不怕学历低,就怕不学习”“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一名合格的电建工匠”……在电建核电公司劳模精神座谈会现场,劳模工匠们金句频出。多维度拓展引才路径,筑牢人才队伍建设的“生命线”,这是电建核电公司党委将党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把“金钥匙”。 近年来,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充分发挥导师对新员工的“传、帮、带”作用,采取理论授课、技能演练、技术比武、鉴定考试、导师带徒等各种形式,促进技能人才理论和实操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精、业务强、作风实、工作成绩卓著的高技能优秀人才。 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炽热的焊花照亮了周海涛的脸庞,从优秀焊工到金牌教练,一把焊枪串起了的三代师徒情;在百米塔吊旁,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王应库发出的号令清脆响亮,奏响了属于当代电建劳动者的最美音符。“十四五”期间,公司高度重视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价值,成功构建起以国家级平台为引领、多层级协同发展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体系。该体系以“周海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核心龙头,同步建设“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集团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多个公司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覆盖全面、层次清晰的创新实践平台矩阵。 责任央企 管理赋能 爱心捐赠的课桌为孩子们插上翅膀,期待的笑脸架起友谊的桥梁,脱贫致富的感动传递到远方……“十四五”期间,电建核电公司深耕能源市场,践行央企担当,致力于成为绿电使者、生态先锋,用一场场暖心善举、一份份爱心捐赠、一次次紧急驰援,让一座座标志性工程成为惠及民生的能源枢纽,更化作传递光明的温暖港湾。 2024年10月,超强台风“摩羯”从距离电建核电公司广东廉江核电项目部200公里的徐闻县角尾乡强势登陆。灾情就是命令。危急时刻,广东廉江核电项目部党支部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进入防台“备战状态”,第一时间投入抗风救灾工作。“亮了!终于亮起来了……”经过三天三夜的不懈努力,一连串的欢呼声传来,647根路灯以最快的速度修复完成,项目所在地又恢复了盎然生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十四五”期间,电建核电公司坚持把履行社会公益责任作为企业一项重要使命。公司“若水志愿者”协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 志愿者们以“服务员工、奉献社会”为主题,扎实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为城市公益事业、社会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先后开展和参与了“争当百姓城管志愿者”“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创城公益活动”和“城市文明交通引导员”等社会公益活动。“若水”志愿者协会也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雷锋式先进集体”,公司连续36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中国和塞尔维亚是历经风雨、患难与共的“铁杆朋友”。电建核电公司自进入塞尔维亚市场以来,始终坚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积极融入当地社区,通过公益活动帮助儿童和困难群体,传递爱与关怀。 2024年12月,塞尔维亚供热管道项目部员工带着电脑、食用油、牛奶等教学与生活物资前往布兰科·拉迪切维奇小学,开展爱心助学捐赠活动。在与项目各相关方、社区、民众的合作交流中拉近了彼此距离,增进了相互理解,建立了深厚友谊,共同为塞尔维亚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当地民众,为中塞合作共赢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塑造了有担当、有温度的国际品牌形象。 以诚挚之心践行初心使命,以高质量发展书写家国情怀。在沙特阿拉伯,招收当地劳工,为员工进行义务查体;在越南,传统节日期间看望慰问当地福利院儿童;在津巴布韦,积极落实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作为较早走出去的电力施工企业,电建核电公司在海外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融入当地社区,践行ESG理念,保护当地环境,聘用外籍员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做贡献。这些举措极大增强了当地政府、居民对公司的认同感。 从一支二十余人的小型机修队伍,发展成为拥有一流设计、调试、监理和施工能力的大型综合性国有企业;从承担拆迁小型火电机组,到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型国际工程公司。回望“十四五”,电建核电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不变,缔造“钻石”工程的梦想如一。眺望“十五五”,以高质量规划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宏伟蓝图犹在眼前。 攀登者的足迹拓印在山川之巅,奋斗者的汗水结晶成工程丰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电建核电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集团公司党委的发展战略指引下,用好擦亮“核资质”金字招牌,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贡献更多的“核电力量”。 |
|||||
|
【打印】
【关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