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年6月30日,一个载入广东省交通史册的工程——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下称“中开高速”)正式通车!全长129.7公里,直连深中通道,它意味着珠江口西岸在融入大湾区的大棋局上落下关键一子。 从今天起,沿着设计时速100公里以上的高速从江门行驶至深圳仅需一小时,比过去至少节省一半的时间。 从今天起,中开高速与深中通道、沈海高速珠江口东岸段一起,共同构成横贯广东省东西方向的交通大走廊,路更通达、行更致远,珠江口西岸竞争力再添一个厚重砝码。 这是一个广东省重点工程,跨越时间和空间;这是一个中电建路桥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实施体量最大的投资类高速公路项目,承载着梦想和使命;这是一个中电建路桥集团围绕“六商路桥”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投建营”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7年多来持续攻坚克难,劈波斩浪所完成的壮举。 一条应运而生的时代之路 时值盛夏,酷暑来袭。连日来,在中开高速现场,大批建设者们仍“全副武装”坚守一线,用辛勤的汗水为通车作最后冲刺。 中开高速,全线共划分25个标段,电建路桥公司投资实施并牵头中国电建成员企业水电三局、水电四局、水电五局、水电六局、水电七局、水电十一局、电建市政公司、水电十四局、水电十五局、水电十六局、华东院、中南院、重庆工程公司、江西电建公司等14家单位参与建设。确保项目建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无论对粤港澳大湾区,还是对中国电建、中电建路桥集团,都极具意义。 过去30多年,以深圳为核心珠江东岸崛起,成为大湾区发展的主引擎。而由于缺少有效交通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相对割裂。 风从海上来,也从东岸来。随着中开高速——深中通道直连线的出现,两岸交通阻隔被削弱,跨海通道成为城市势能对外扩散新方向,城市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两岸城市群加速融合。 对于这样一项极具意义的工程,中开高速项目管理团队可谓倾注心血。“我们始终坚持全生命周期和建管养一体化管理理念,坚持标杆和标准化管理,努力将精细化管理做成一种理念、一种文化。”项目负责人如此表示。 要如期完成通车任务、打造品质工程,如何引导全体建设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电建路桥集团深知,党建引领和品牌文化建设是关键。 中开项目管理团队,通过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将党建工作链条有效嵌入现场建设各个环节。通过开展支部联建共建等方式,加强与属地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力度,形成常态化“1+1+N”工作机制,形成“难题共解、经验互推、成果共享”的良好工作氛围。此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效率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号”“青年突击队”的先锋带头作用,最大限度激发了参建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从超强台风“天鸽”“山竹”的争分夺秒,到复杂地质的攻坚克难,从应用数字平台提高效率到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参建各方你追我赶,卯足了劲往前冲,从难度和效率层面上来说,中电建路桥集团创造出值得铭记的“中开速度”。 一条勇气鼓荡的创新之路 而今通车之际,不少建设者感慨万分——中开高速是一次极具创新精神的果敢尝试。 普通高速公路的桥隧比约为20%—30%,而中开高速全线桥隧比达到57.9%,中山段的桥隧比更是高达94%。越是艰险越向前,千磨万击还坚劲,项目管理团队用智慧和汗水迈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跨广珠城际转体桥,是关键控制性节点工程,也是目前广东省内单体转体重量最大的多点支撑、全自动控制转体桥。 中电建路桥集团中开项目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亮介绍,为减少桥梁施工对跨越广澳高速和广珠城际正常运行的影响,公司组织相关科研机构、施工单位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决定“先建后转”,根据广珠城际铁路现状、交叉角度及拟建转体桥结构形式,采用主梁悬臂浇筑施工后再利用平转法转体施工工艺。 最终仅用时81分钟,这一全长134米、宽41.3米、重达3.2万吨,相当于3个埃菲尔铁塔重量的庞然大物顺利完成了一出精彩的“空中芭蕾”表演。 架桥挖隧,其实是迫不得已。珠江口西岸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敏感点多,再叠加多变的天气,类似的精彩场景,在沿线各地屡次上演。 2021年4月28日,控制性工程大常山1号隧道实现单幅全断面安全贯通。此次扩挖贯通的大常山1号隧道右幅全长624米,最大埋深140米,在进行“三扩四”扩挖时,需将原本已经施工完成的二次衬砌拆除后进行原位单侧扩挖,该项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且在国内尚无成熟技术和实施成功案例。 为顺利推进隧道扩挖施工,项目管理团队组织行业勘察大师和隧道专家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严格论证,创新应用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 坚持精益建造,匠心争创“鲁班”工程奖。据不完全统计,自中开高速动工以来,全体建设团队累计取得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71项,完成专著1本、软件著作权8个、论文40篇……此外,中开高速火炬服务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项目名单,是广东省唯一入围的试点项目。 一条攻坚克难的为民之路 以优质高效履约的电建工匠精神,努力打造让大湾区百姓满意、政府放心的民生工程、精品工程、百年品质工程。这是中开高速诞生之初,便埋藏在各方心中的愿景。 工程为民,项目管理必须兼顾经济、环保与社会民生。秉持这样的理念,各参建单位持续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的推广应用;与此同时,优化设计,把保护生态和环境、节约集约用地、节能减排等综合考虑。 中山段二期工程全程位于中山市区,与居民住宅、交通道路邻近,最近的地方只有二十多米的间隔,员工们说:“楼上的住户、路过的市民都成了工程监理。” 岐江河大桥旧桥拆除是项目关键工程实施的重难点之一,施工需要克服航道保通、临近小区和泵站等困难。项目管理团队通过多方调研,多次论证,最终确定采用主桥绳锯切割、引桥采用机械破碎的方案。考虑到施工区域距离居民区仅20多米,为保证安全文明施工,在工期紧张的前提下,团队还将施工时间严格控制,杜绝夜间施工。最终引桥拆除落地仅用28小时,创中山市桥梁拆除史上最短时间纪录,整座桥梁拆除比预估工期提前了近1个月。 无独有偶,在景观路建设的前期过程中,也刷新了中山市交通大会战中同类工程的时效之最,提前恢复交通,还路于民。2021年3月26日至28日,40余台机械设备同步连续作业,项目管理团队发扬敢打硬仗、敢于争先的精神,在作业面狭窄、交通组织复杂、施工难度大的情况下,历时42小时,完成方案原定96小时完成的中山南外环景观路立交大桥拆除任务。 实际作业时间不到原计划一半,较其他单位同规模大桥拆除时间缩短16小时,成功挑战业界“不可能”,用一次快速、有序、安全、高效的组织管理,展示了中电建路桥集团实施急难险重任务的担当硬实力。 破而后立,今日的景观路隧道已成为中山陆域最长、最宽的隧道,而新岐江河大桥作为中山市区内第一条双层桥,凭借着市民为其选择的鲜艳“外衣”,也成为了中山的新地标。 磨刀门的海风,岐江河的江水,银州湖的渔火,虎跳门的涛声,勾画出一幅生生不息的意象。 7年多来,中开高速见证了珠江口西岸的巨变与腾飞,更谱写了大湾区交通的新华章。展望未来,中开高速于群峰叠翠间一路延伸,为珠江口东西两岸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产业协同创新、深化文化旅游交流等方面提供新动力和新机遇,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协调发展插翅添翼贡献“电建路桥力量”!
| |||||
【打印】【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