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基层动态  >  基础设施
跨江“牵手”!重庆白马乌江大桥主拱合龙
来源:水电四局 作者:张玉凤 时间:2023-07-14 字体:[ ]

7月12日,随着现场总指挥的一声令下,最后一节长达12.6米重33吨的拱肋节段平稳、精准地嵌入白马乌江大桥拱圈,由中国水电四局承建的重庆白马乌江大桥顺利实现主拱合龙,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建设关键节点目标完成,将进入桥面铺装和附属设施施工阶段。

白马乌江大桥位于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是重庆交通重点项目——白马航电项目标志性工程,也是重难点和控制性工程。

白马乌江大桥是一座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等截面桁架拱桥,桥梁全长263.2米,主跨230米,桥面设计宽度11米,全桥主拱圈有2道拱肋,每道拱肋划分为2个预埋节及15个拱肋节段,最大单节62吨,拱肋间由12个横撑对接熔透焊接连接。全桥约由32个钢拱肋节段吊装拼接而成,每次拼接都需缆索吊将各构件垂直吊装至离水面近百米的高空,斜拉扣挂、控制对接精度在毫米范畴以内。

“驯服”这几十吨的钢构件,让其“温顺”地按照既定轨迹完成大桥主拱的合龙,项目给大桥安装了“多功能放大镜”——利用BIM建模及3D实体打印技术建立1:200白马乌江大桥精准模型来确保数据展示的“立体性”。

“我干工程这么多年了,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高科技的新鲜玩意儿!”在大桥建设现场,钢拱肋吊装工人不禁感慨。

大桥主拱用钢1620吨,本次吊装的主拱合龙段长12.6米,宽2.8米,高4.72米,单节拱肋重33吨,采用“双肋同时合龙”方式。吊装前,项目充分采集合龙段各项数据,综合分析确定合龙段配切量,并精确进行余量切割,吊装选择清晨合适气温时段、采用2台63吨无塔式缆索吊上、下游2道拱肋同时进行吊装合龙。

由于拱肋的造型对桥梁的三维线性控制要求极高,因此大桥利用BIM及Midas-Civil软件仿真结合方法,对钢结构施工图进行了二次深化设计及计算,在结构参数上确保了每个杆件的准确无误。

自2023年4月28日首节拱肋开始吊装以来,项目部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在工期紧、任务重、环境复杂、交叉作业的困难条件下,克服了钢结构构件运输路线长、吊装重量大、作业气温高、登高作业危险系数高、高温酷暑等诸多不利因素,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创新工法,强化施工组织,做好工序衔接,加大吊装施工安全隐患排查力度,精心组织,合理谋划,历时两个多月,成功实现了大桥主拱顺利合龙,为大桥顺利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白马乌江大桥建成后将结束乌江白马段没有大桥的历史,为当地居民出行提供便利,对保障枢纽工程建设、改善乌江左右岸村镇落后的交通状况,提升地方投资环境,振兴左右岸乡村经济,服务当地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打印】【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