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缘巧合
来源:水电九局 作者:许林军 时间:2021-09-09 字体:[ ]

离绿巧村脱贫奔小康的既定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年时间了,这可愁煞了该村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李福志。他都在这个村干了三年了,他所在的公司每年都投入了不少于30万的资金用于村里的经济发展,但收效不太明显,主要是产业脱贫的项目没有上轨道。

还有一年李福志就要退休了,他想在他退休之前让绿巧村实现脱贫摘帽。为了这个目标,他把老伴都从城里“骗”到了这个偏远的小乡村。老伴老伴,不就是老来伴,老了更好地陪伴吗。连锅碗瓢盆都配置齐了,村里条件差,老李就自掏腰包又添购了一些日常生活设施。看来老李是准备在绿巧村养老了,他自己曾承诺过,绿巧村不撕下贫困的标签,他誓不座上回城的车。

李福志明显晒黑了,乍一看就是一地地道道的农民。这几年他和驻村工作组干部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扎根在村。他们把村民当亲人,翻遍贫困户、问遍民生事,为村民谋出路建产业;他们把他乡当故乡,无论日和夜,哪管风和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描绘着乡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画卷。

这三年,村里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这还得多亏了老李,他本就是搞工民建出身的,也当过项目经理,还拥有一级建造师资格,搞基建那是一把好手。老李所在的单位就是一家建筑央企——筑久集团,绿巧村不远处的那个大电站就是筑久集团于20多年前修的。这几年,筑久集团投入绿巧村的资金基本都花在农村公路组组通、户户连上了,这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见效慢的活路。

绿巧村的乡村公路修得不错,但老百姓还是在温饱线上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至于饿肚子,但是要富起来也是相当困难。村民们几乎很少有人去山外闯,城里人除了个别走亲戚的人也几乎无人来这个“桃花源”问津。再说,这里的岔路特别多,就是乡村水泥路的宽度也差不多,让人不易分清那是主干道,外人要是进村不问路那就有点进入迷宫的感觉。GPS导航在这里有时也不太好使,总之是山大坡陡谷深林密。

看着村民们走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聊着跟他们还差最后一公里的“全面小康生活”,老李急在心里。小康之路是修好了,但走在上面的是寥寥无几的村民,是斗鸡走狗,是牛车马车,几乎看不到四个轮胎的机动车……

这里不得不提该村的“五个一批”。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前两年老李也先后引进了两个项目,一个是种魔芋,一个是稻田养鱼,但最终因各种原因都先后搁浅了。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这跟绿巧村基本没什么关系,因为他们只有几户在搬迁的范围。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这个政策福利倒是惠及了少数村民,他们当上了护林员,每月有固定工资领,这里是全省闻名的“杉木之乡”。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绿巧村是一个有着近2600人的彝族聚居的大村寨。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绿巧村大多适龄青少年的文化是初中毕业,毕业后即在家务农,高中生相对较少。近几年,筑久集团先后资助过数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大学生在绿巧村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偶尔飞出几只金凤凰,但飞远了,飞高了也有不太愿意回来的,有的干脆把父母接到了城里。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这主要适应于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的村民,在绿巧村也就涉及到八户十五个人。

李福志通过反复比较推敲斟酌觉得绿巧村要想实现脱贫摘帽出列的目标还得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产业经济,搞合作社。只要认准的事就要作好细致的调研和充分的准备,保持工作定力,他相信贫困是暂时的。

筑久集团最近进行了机构改革和人事调整。新上任的党委书记姓张也是集团的董事长,党政职务一肩挑。新官上任三把火,绿巧村成了他调研的第一站。

一直忙到肚子咕咕叫的晚上八点钟,张书记才想起调研组一行3人还没有吃晚饭。调研工作持续了一整天,又是座谈又是入户慰问又是实地走访、取土化验、协调发展脱贫产业项目用地等等。李福志按照张书记的指示将晚饭安排在村里的贫困户老张家吃。这老张说来真是造孽,自己是当年的越战老兵,儿子早年在外面打工不幸死于车祸,后来儿媳妇也跑了,现在家里就剩一个上小学的孙女。村里人家没什么好招待的,老张把就把家里那只神气的每天早上负责打鸣的大鸡公给宰了。

晚餐有些朴素,但有鱼也有鸡还有野菜和红辣子,张书记一行吃得很快,张书记更是连进三大碗,把那碗柴火鸡吃了个精光。吃完饭,张书记自掏腰包给老张递来600元钱。老张死活不肯接,张书记反复强调这是吃饭钱不是慰问款,老张才勉强接下了。临走,张书记叮嘱老张好好养鸡,可以适当扩大规模,养多少要多少,筑久集团愿意帮助扩大宣传和解决贫困户市场销路!张书记还提醒驻村“第一书记”李福志:生态养鸡或许就是绿巧村脱贫致富的转机项目,要集中精力做好贫困村民思想动员等准备工作,稳步推进,确保落地见效;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领导的嘱托与李福志之前的考量也是不谋而合,这无疑又让老李增添了几份信心,增强了几份底气。

五个月后,李福志接到了张书记的工作督导电话。他带着喜悦的心情汇报了生态养鸡的情况:村民养鸡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养鸡的土地几个月前就已经协商确定,4000多只绿巧鸡身体健康、茁壮成长,第一批将近1000只出栏在即。

今年公布的贵州脱贫攻坚出列的一长串贫困村名单中绿巧村赫然在列。要脱贫,得养禽!绿巧土鸡,脱贫之鸡,致富之机!这是在绿巧村广为流传的脱贫攻坚口头禅。如今李福志虽然已退休了,但他还时常带着老伴回到绿巧村,这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看望乡亲们自不必说,有时也应邀参加当地的“吃新节”抓鱼活动,弄得满身污泥,有点返老还童的感觉。当然临了也顺便捎带几只供不应求的“绿巧脱贫鸡”。这些紧俏鸡虽然市场上已经脱销,号称公鸡中的战斗机,还申请了地理标志商标。但是,至少还有老张一定会给他留下几只压箱底的“绿色”鸡和一箱绿壳蛋,这些打死他也是不会卖的!当然,绿巧村的老少爷们都没有忘记老李这个全村人的大恩人。

“知恩多!知恩多!”(彝语,干杯的意思),此刻老张和老李正在为新时代为好政策为共产党干杯呢!现在老李也可以放开喝点小酒了,原来他是驻村干部,有纪律要求,所以那时的他滴酒不沾。现在老张再也不用担心孙女交不起学费了,连上大学的学费老张都已经攒了一部分!一到了孙女放寒暑假的时候,老张有时应老李之邀还会到省城逛逛。老张觉得自己这辈子值了,不仅打过仗、入过党、还出过山!老李每年暑期一般都要来绿巧村避避暑,住上一段时间,经常还带着一帮老年背包客,免费当起了绿巧村发展大生态、大扶贫、大旅游、大健康的义务宣传员。如今的绿巧村不仅在绿巧生态养鸡上打响了品牌,而且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等生意也是越来越火爆!

(备注:本文以水电九局定点扶贫村贵州省锦屏县瑶光村脱贫故事为原型,通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来。)

【打印】【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