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专题专栏
红色故事
纪念我的姥爷
——写在建党100周年之际
来源:电建建筑公司 作者:王晓宁 宋利泽 时间:2021-04-14 字体:[ ]

我的姥爷叫李勇,是一个老八路。他是一等功臣、战斗英雄,同时还立过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是建国后整个平原军区(后并入北京军区)活下来的屈指可数的一等功臣之一。他是所有人心中的抗日英雄,也是我心中屹立不倒的榜样丰碑。从他的事迹中,我学到了“坚强、勇敢”,也学到了“兢兢业业为组织工作”“不给组织添麻烦”。这么多年来,我的父母和我——我们两代水电工人也是一直这样做的,尽我们的所能传承姥爷的精神,为我们的祖国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姥爷的军旅生涯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姥爷的家乡——微山湖西岸沿湖地区是以共产党势力控制为主的游击区,年仅19岁的姥爷抱着一腔爱国热情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20岁时,又加入了我党地方的武装工作队。后来在和日伪军以及制造摩擦的国民党顽军作战中两次挂花(负伤),遂转地方工作,担任我方地方政权编村(略大于现在的行政村)长。1946年解放战争中,姥爷以编村长的身份再次带头参加人民解放军冀鲁豫独立旅,又一次走上军旅生涯。

1947年在粉碎蒋介石对我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的羊山战役万富河阻击战中(“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事件展开的系列战役之一),姥爷在连长、指导员一个牺牲,一个负伤的情况下,以副连长的职务,负伤不下火线,指挥全连坚持整整“九昼十夜”,多次打退敌军进攻,直到战斗取得胜利,因此荣立一等功,事迹刊登到二野政治机关报《战友报》上。他们冀鲁豫独立旅三团一营三连集体立功并照英雄像一次。解放后,姥爷和三连的英雄事迹也曾刊登在《红旗飘飘》上。

五十年代,部队纷纷办起了速成中学。姥爷被调任北京军区文化学校第50速成中学担任后勤部管理科科长。从野战部队调到后勤单位后,工作内容与野战军的生活大不相同,但姥爷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废寝忘食,他和他领导的管理科,年年获得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荣誉。

因之前战斗中他的左大腿腿骨被打断,右肺被子弹打穿,锁骨和眉骨也被炸伤过,落下一身伤病,导致后来身体一直抱恙。1960年,年仅41岁的姥爷去世。

一面是无私奉献组织,一面是“不近人情”

在姥爷就职于北京军区文化学校时,那时该学校是一个师级单位,但执行的是军级单位权限。学校校长刘德海、政委翁祥初等都是少将、老红军。姥爷作为后勤部管理科科长(也是正营享受团级待遇),因战争年代多次负伤,左腿残疾,部队破例分给了一套只有将军、大校才有资格住的别墅式平房。这房子一套七八室,四周是花园,栽满了樱花、丁香、玫瑰、月季、紫藤等等花木。农民出身的姥爷自然享受不了这高雅情趣,就把花园中间改成了菜园,全部种上了萝卜、白菜、茄子、辣椒等等蔬菜。我妈和三姨当时放了学就帮姥爷浇地、整地,但却好几次见到姥爷把丰收的蔬菜全部送到机关食堂,我妈心疼得、气得直哭。姥爷却嘲笑我妈小农经济意识,小家子器。

后来在1957年,姥爷供职于张家口北京军区的部队里。这一年,江苏老家发大水。人们纷纷外出逃荒找生路。我姨姥爷带着另一个农民逃荒到了张家口,找到了姥爷。姨姥爷会饲养、驾驭牲口,另一个人会木工手艺 ,他们希望“当官”的姥爷能给他们安排点事干。此时姥爷是负责后勤的管理科长,部队养有军马,需要饲养员,修理营房营具也是需要木工的。可是,姥爷却以“共产党的干部不讲私人关系”为理由,不给我姨姥爷他们安排工作,好饭好菜招待了一个星期,卖掉了家里刚刚买的自行车作为路费,硬是把姨姥爷他们送回家,即便是我姥姥苦苦亲央求他也无济于事。要知道,我姨姥爷他们来这里是逃荒、更是讨活命啊。 

在五十年代,这样艰苦困难的年代里,姥爷是北京军区文化学校后勤部管理科长。那时,部队有自己的农场,生产一些粮食,除了补助机关、连队食堂以外 ,还可以少量救助职工、家属。可是,我们家就从来没有得到过一两救助粮食。相反,他还在青黄不接、后勤部没有救助粮食的时候,多次从我家拿粮票去帮助困难职工,惹得我姥姥和他吵架说:“在这个父子不相顾的饥荒年代,你当一个管后勤的科长,俺娘几个没有沾过你一两光,你还拿俺娘们的救命粮食去照顾别人,你真狠心啊!”但是,姥姥的哭闹丝毫无济于事,因为在姥爷的眼里“组织与人民”等同于他的家人。

可能被人民误解的事情也坚决不能做

在姥爷的军旅生涯中多次立功受奖,所在单位也年年评为先进,只有那么一次,姥爷差点受到军纪处分,事情是这样的:

1951年,告别了战火硝烟的姥姥姥爷,在平原省军区任职,姥爷是军区警卫团三营副营长,姥姥是军区机关食堂炊事员。姥姥、姥爷、10岁的大姨、6岁的我妈和尚在襁褓中的三姨住在军区大院附近家属区。军区司政后机关和医院、食堂、商店,都相距很近。

那时候还没有“医疗废弃用品”的观念。军区医院的很多废弃物就抛弃在附近的垃圾场。一天,玩耍的大姨和我妈在垃圾场看到了好多废弃的绷带、纱布、药棉,上面布满了脓血污秽。穷人家长大的孩子不知脏净,在相对困苦的年代里,她们觉得这就是“宝藏”,于是便在这些废弃绑带里挑拣了很久,选出了自己满意的“纱布、绷带与药棉”,开开心心得拿回了家。后来,这些“宝藏”越攒越多,慢慢也被姥姥发现了。姥姥也觉得这些“宝藏”丢掉可太可惜了,就反复筛选、揉洗了好多遍,熬了几个夜晚,购置了“煮蓝”颜料,用纱布把这些“宝藏”变成了棉袄。于是,我大姨和我妈便各自拥有了一件新棉袄。在那个年代,一件新衣服胜过童话里灰姑娘的水晶鞋,大姨和我妈开心极了,也引来了大院里很多孩子的羡慕。

但羡慕渐渐变成了“嫉妒与恨”。很快,“李副营长的两个女儿用药棉、纱布做了棉袄”的消息不胫而走,越传越神。最终,引起了军区保卫部的关注。一天,保卫部来了两个干部,把我姥爷从营部带走了。

 当时姥爷对他两个女儿穿“新棉袄”的事还不知道。保卫部审问他时他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姥爷作为华野著名战斗英雄,更是建国后活下来的屈指可数的一等功臣之一,所以保卫部对他还算客气,当发现姥爷确实不知情之后,便去追问了我姥姥关于棉袄的事。这时,姥姥才知道,都是棉袄惹的祸,赶紧让我大姨和我妈把棉袄脱了,上交保卫部,说明事情缘由。幸亏军区后院垃圾堆旁边还有姥姥挑拣剩下的带有血污的一包物证,再一查,姥姥姥爷一个是警卫团的,一个是炊事班的,没有机会接触到公家的药棉、纱布,这才知道他们女儿棉袄的真正来历。

 这个过程中,姥爷被一连关押、审查了八天,但所幸的是最后没有受到组织的处分。解除审查,回到家后,他很生气地告诫家人道:“公家的东西、沤了、烂了、臭了,也不能往家拿,否则,就逃不脱贪污、占用之嫌!”战场上流血不流泪的姥爷抱着大姨和我妈大哭一场。反复说:“连群、二改(我大姨和我妈的小名),记住,公家的东西,沤了、烂了、臭了,也千万别拿回家。啊?啊?!啊?!!。记住了吗?记住了吗?!”

记住了!记住了!!记住了!!!不仅姥爷、姥姥、大姨和我妈记住了,家里下边的子女都记住了,作为家训,我们将世世代代铭记!

如今,姥爷已经去世61年了,关于他“舍己为人”“廉洁奉公”的精神一直在家中相传,父母、我、还有我所有的家人也都一直在践行着。在物质极为丰裕的年代,没有人会去捡那带有血渍的绷带、也没有人会去争夺那几颗发霉白菜,但这种精神却是需要我们一直保持着……

最后,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想对我的姥爷说:“姥爷,你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更是我行动的榜样。我们的岗位虽然不同,但都是兢兢业业为党、为组织服务,如果姥爷在天有灵的话,他一定是在看着我,鞭策着我永远向前!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自豪的对您说:‘姥爷,我向您学习,我做到了!’”

(文章部分故事、内容来自作者王晓宁舅舅李磊的讲述)

 

姥爷的戎装照

荣誉奖章

 

 

 

 

 

 

 

 

 


【打印】【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