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海的那头有了等待
来源:水电十四局 作者:姜丽苹 时间:2021-04-13 字体:[ ]

清晨的海岛上,经过一夜休整的群鸟悉数醒来,迎着东方的日出,它们飞越海面,越飞越远,一直飞到等待它们的彼岸。小鸟能飞过沧海,不仅因为沧海的那一头有等待,还有飞行路上大大小小的岛屿一程又一程的引领陪伴。

“幸福感”群岛一暼

云南省会泽县大山深处的校园里,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正在喝牛奶,吃完一个馒头,有点太饱了,于是他找到哥哥所在的五年级教室,把剩了一半的牛奶交给了哥哥,哥哥也喝不完了,放学后,他把牛奶盒子吸管朝上放进了书包里,旁边饭盒里还放着半个馒头。回到家,哥哥背回来的兄弟两的“早餐”又变成了刚刚干完活回来的爷爷奶奶的饭前点心,有时候早餐是米线、面条,两个南方孩子基本都能吃完,哥哥的书包就“轻松”了。

刚入学就吃上了营养早餐,哥哥的个子已经超过了学校老师,吃完饭麻利的帮着爷爷奶奶干完了活,又出去和小伙伴玩了一会,回来写完作业安心的入睡了。弟弟和同学一起住在了学校宿舍里,由值班老师看护着吃饭,做作业,玩了一会也入睡了。

十多年前,哥哥的哥哥姐姐们也在这所学校上学。早起在家吃完早餐后,他们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达学校。到达学校后,一顿饭要从上午9点撑到下午4点,早起的同学还能烧几个洋芋带到学校中午吃,五六岁的孩子也没有父母接送,跟着哥哥姐姐来来回回走过213国道,直到长大。

那时候学校旁的国道213线还是弹石路,路上的垫石被密集的车辆轮胎打磨得就像河流里的鹅卵石一样光滑发亮,路旁还有无数圆圆的小石头被女同学捡回学校抓石子玩。冬季的早晨,路面结了厚厚的冰,一辆车都没有,成了宽敞的滑冰道,学生们一路溜冰打滑加摔跤才能到学校,由于通讯不便,有时到了学校,老师通知不用上学了,又原路返回。

有的学生上学甚至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还要经过河流。很久以前的一次暴雨,冲走了一位同学的书包和一只鞋子,他奔跑着捡回了自己的书包,课堂上拿着空空如也的书包愧疚的跟老师解释。面对那个空书包和狼狈的学生,老师没有任何责备,她大声告诉他,以后书包被水冲走了不要再去追,那样很危险。也有同学因为路太远,出门就躲到其他地方,不到学校上课,学校里的男老师就会骑着摩托车一路找到学生家里去,父母知道后勃然大怒,配合着老师看护孩子上学到顺利毕业。还有的女同学成绩不好家里没有意愿让其继续上学,老师也上门找家长做思想工作,让她们顺利毕业。

2011年,电视里一位姓温的爷爷说要给中西部农村贫困生发营养补助,从那年开始农村学校也获批翻新建设,学生们有了营养早餐,有了温暖的宿舍和全新的教学楼。

2014年,国道213线改建工程全面开工,2018年,国道213线变成干净宽阔的柏油路。

2016年,在离学校十分钟步行路程的地方,国家建设了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房,通过全额和资助的形式对建档贫困户和偏远人员进行了集中安置。

2017年,渝昆高铁开工,县内设卡竹、会泽、迤车三个站点,会泽县即将迎来高铁时代。

2020年,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在云南省会泽县建成,十万名偏远山区的群众搬入新家。

随着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数群众获得了新的生活。

“安全感”群岛一瞥

盛夏山林里,一个普通的农妇灵活的在山间捡菌子,支撑着她右腿灵活走动的是国家医保“赞助”的“机械骨头”。几年前,她得了股骨头坏死,丈夫跟村里人商量,将离家远的田地换置到近处,然后干活的时候方便随时回来照顾妻子,儿子在镇上读初中,她的生活起居和家中杂活也落在了小女儿身上。面对母亲重病的现实,她一边做着本不该属于这个年龄的体力活,一边努力完成小学学业。面对上门看望的亲戚,这个母亲总是悲戚的说是自己连累了孩子,原本要强的她只能在屋子里等待干活的丈夫归来,等待上学的孩子归来……

同样是一名要强的农妇,她的婆婆很多年前因为干农活肋骨受伤,医院无法治好,躺在家中病床上辅助治疗,病情恶化后离开了,母亲的病逝,意味着整个家庭的没落。

2016年,医保政策全面推广,她遇上了。丈夫积极学习了解政策,寻求医院和村委会帮助,没多久,手术成功做好,她换上了“机械骨头”,田间地头又有了她的身影,虽然不能干重活,但这几年家中治病的钱慢慢挣回来了,女儿当了护士,儿子也去当兵了,她向往的美好生活走入了正轨。

当病痛将她击落时,医保就像每个人伸出来的大手织就的“保护网”,牢牢将她揽住,帮助她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而这其中最大最有力最温暖的手来自中国共产党。还有各类保险、法律、军人等千万的“保护网”保护着广袤国土上大大小小的家庭,给了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安全感。

“获得感”群岛一瞥

高高的大海草山上,一排白色风车顺风旋转,山下的以礼河已经长成了一汪秀丽的湖水,横跨两山之间的水电站大坝上写着“亚洲第一土坝”六个大字。这遥遥相望的风车和水电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能,一股磅礴的力量也从乌蒙山里铺展开来。

这巨大的风车和50年前的水电站都由一批人建成,他们就是自称“水电人”的水电十四局员工。50年前的“水电人”与石头、泥土、手推车打交道,50年后的“水电人”,与施工工人、电脑、机械设备打交道,50年间,不变的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在水电十四局承建的凯里环城高速公路项目上,随着建设了三年的高速通车运营,加上住房公积金,节俭的小刘攒到了买房的首付。虽然他的工资只是中等水平,但项目部有员工食堂,员工宿舍,开工以及刚入场的新员工单位都会发放行李和工作服,每个季度还有洗衣液、牙膏牙刷等劳保用品,国庆中秋等法定节日工会还发放各种生活用品、食品,加上项目部驻地偏远,年轻人花钱的机会少了,很少网购的小刘攒下了钱。也有的同事买了车,出行方便,生活水平和自由度显著提高,大部分稳定下来的同事都已结婚生子、升职加薪,生育保险、护理假等等各项福利保障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也一步一步陪着他们迈入不同的人生阶段,而他们也选择奉献青春汗水与水电十四局共同成长。

1971年,水电十四局响应国家水电能源发展大潮,扎根乌蒙山,2014年,水电十四局响应国家清洁能源发展大潮,重回乌蒙山,50年间,她已从以礼河水电站成长起来,水电、风电、高速公路、高铁、水环境项目建设遍地开花,业务遍布全球,而她蓬勃发展的力量源于无数员工的信任与辛勤奉献,更源于她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为人民谋求美好生活的使命。

在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下,工农商学兵航向一致,社会、经济建设建设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只要肯吃苦就会有收获,奋斗着是幸福的。

在这风云变幻的沧海之中,经过共产党的努力,人们清晰的看到了“更美好的生活”就在沧海那头,而她不断的创造着一座座叫做“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的海岛,引领陪伴人们一程又一程直至更加美好的彼岸。


【打印】【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