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公司要闻
云南省媒体团到剑川采访中国电建定点扶贫工作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倪元景 摄影:倪元景 时间:2020-07-10 字体:[ ]

7月7-8日,由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媒体团到公司定点扶贫的剑川县采访,来自新华社云南分社、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大理日报、剑川县广播电视台等中央省市县四级11家媒体走进剑川田间地头、拜访脱贫群众,深入采访报道中国电建全方位、立体式帮扶,感受剑川新面貌,探究背后的故事。

中国电建自2003年定点帮扶剑川以来,投入扶贫捐赠资金9810万元,实施42个帮扶项目,抓谋划、解决县域“发展难”,补短板、解决基础“建设难”,兴产业、解决群众“致富难”,育人才、解决群众“就学难”,强医疗、解决群众“看病难”,促消费、解决产品“销路难”,在剑川县全县18万百姓自强不息地奋斗和中国电建的真情帮扶助力下,2020年5月16日,剑川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86%,脱贫成效被评价为“稳定可持续”,剑川经济发展开始走进“快车道”。云南省副省长陈舜日前曾高度评价公司在剑川县的定点扶贫工作,指出“电建集团对剑川县的帮扶,调研深、措施实、投入大、效果好”。

媒体团来到羊岑乡“奶牛养殖”基地,一排排牛舍已经拔地而起,施工建设正如火如荼,这是中国电建捐赠产业扶贫资金3000万元,引入社会合作企业来思尔乳业两期总投资5.5亿元的“一万头奶牛,十万亩饲草”项目。通过现场采访项目经理赵八五,媒体记者了解到正是因为电建,才让来思尔在剑川找到优质的办厂条件,实现企业和地方的双赢。该项目是目前大理州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能盘活剑川县十万亩冬歇土地资源,直接带动全县3475户、13023人通过饲草种植实现就业增收,并为52户困难家庭每年带来24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为90人提供奶牛养殖就业岗位,为剑川巩固脱贫成果并衔接下一步“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在剑川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包装白芸豆、黎麦等特色农产品,白族客服小姐姐正在电脑前忙着接单、售后等工作,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帮助剑川县特色农产品打开销路,中国电建帮助剑川进驻央企消费扶贫平台,建立京东剑川馆、淘宝大理剑川特产馆,将苹果、马铃薯、黑蒜等剑川农特产品推销给全国消费者,中国电建全体职工更是全员参与消费扶贫,购买剑川特色农产品1163.53万元,不但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更从产品、分拣、包装、供应等方面提升剑川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现场采访中,剑川县苹果种植协会会员杨续鹏很激动,“以前卖苹果,凌晨2点就要去农贸市场排队,卖不出去就烂在地里,卖不上价格,一亩地一年辛辛苦苦也就收入2000元,有了电商渠道和专业运营,再多苹果都不愁卖,一亩地轻轻松松就能收入10000元以上。”

随后媒体团又来到马登镇,新华电建希望小学少数民族孩子们正在崭新的教学楼面前打着篮球,村民时不时就来马登村卫生室检查身体、做做理疗,妇女们正在由于向善水库改造而盘活的农田里辛勤劳作,他们嘴里总少不了的一句话就是“感谢中国电建,我们才有现在的生活”。

媒体团也被剑川群众脱贫的激动心情深深感染,纷纷表示“中国电建对剑川的帮扶,真是帮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暖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句“阿夫甲”(白族话兄弟),是剑川县少数民族百姓对电建的称呼,这份在脱贫攻坚中结下的情义更是历久弥坚,打动人心。


向善水库边在田里劳作的村民 


新华电建希望小学门前打篮球的小学生


中国电建扶贫干部陈贵标接受媒体采访


媒体团采访“万头奶牛”项目经理赵八五



【打印】【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